首页 >焦点
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:从校企一体到开创创客教育之路【强化学习】
发布日期:2025-11-04 16:40:40
浏览次数:685

从“创客空间”到“创客城”,浙江职业互联网正在催生“创客时代”,工贸“创客战略”已被各地采纳和实施 ,技术成为各行各业的学院发展共识 。可以预见,从校创创在不久的企体强化学习将来  ,创客将引领一场划时代的到开产业革命 ,未来的客教经济将是生机勃勃的创新型经济,未来的浙江职业教育也必将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教育。因此,工贸创客教育必将成为未来大学改革发展的技术关键 。

一直以“创业型大学”为办学特色的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(以下简称“浙江工贸”) ,一路秉承“校企融合”办学理念 ,从校创创审时度势 ,企体把握时代脉搏 ,到开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创客教育之路 。据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信息 ,2013-2014学年 ,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47所高职院校中排名第四 ,位列A类方阵。

多平台演示

创客空间无处不在

7月6日至14日,由温州市台办 、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主办 ,台湾青年创业就业中心承办的“创意无限 ,海峡两岸无限——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低碳设计创客工作坊”举行。作为2015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之一 ,本次活动邀请了海峡两岸16所高校68名大学生进行创意产品设计,加强了海峡两岸大学生的文化交流和创意灵感碰撞。

第一次见到这群充满创客新鲜血液的数据归档学生 ,是在浙江工贸门口的一栋红色小楼里 。当时,距离作品提交仅剩4个小时,有的团队还在做最后的修改调整 。主办方特意开放了8个封闭的工作室供他们自由使用 。透过只拉开一条缝的厚厚窗帘 ,可以看到桌上大小不一、材质各异的设计草图和各种材质的模型 ,笔记本电脑屏幕的荧光背景下 ,可以看到年轻人有着奇妙想法的稚嫩脸庞 。短短一周时间,他们分组、集思广益、选题 、设计、选材料、开工、做模、成型,用智能化的手段和低碳设计的理念 ,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,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成果。

在第二天的成果报告展上 ,这些年轻的创客们在台上精神抖擞 、信心满满。本次创客工坊设计的作品有蕴含瓯塑技艺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“爱喜鹊”梳子 、集护发和云端数据监测功能于一体的冷热分离智能梳子 、富有温州“七山一水两田”地理特色的“欧丽”纪念品包装 、运用智能传感器和云端技术的“无纸化”现代文房宝物、白鹿造型的眼镜设计展示架等 。8个创客工坊小组、8个创意设计产品、8种将现代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演绎方式让人赞叹不已。此外,这些新鲜出炉的作品将在浙江工贸打造的电商平台“温州名购网”上展示销售 ,并由学院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进行知识产权保护,提供给有需要的工业设计企业。

近年来 ,温州着力打造台胞创业就业聚集地。温州台办结合台胞创业就业实际需求  ,实施“双十”举措 ,即制定增信担保 、贷款贴息 、税收减免、住房保障 、市民福利 、公共服务 、人才奖励等十项优惠政策 ,选定浙江创意园等十家园区作为台胞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和加速器,进一步落实创业平台。其中,本次活动还为两岸大学生搭建了文化交流和创业创新平台 。浙江工商大学校长何星月表示 ,利用创客工场 ,可以更好地整合两岸高校、存储网关产业、企业资源,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,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 、区域特色紧密结合 。

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于今年6月正式挂牌运营 ,依托高校资源,实行“虚拟组织、实体运作”模式 ,实体设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。成立以来,推出了设立两岸青年联合创业项目(基地)  、建立台湾青年创业项目库(就业岗位库)、举办两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等多项服务。目前 ,已形成以浙江工贸为依托 ,包括温州人才市场 、浙江创意园 、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 、温州创业投资研究院、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配套服务机构的“十分钟步行圈”——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核心区 。

与此同时,在浙江工商大学校园内搭建创意创业平台的组织和机构也不少。如自2009年起,浙江创意园、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 、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三大园区相继建成 ,形成了“校园城互动生态圈”,文件同步是教育创新实践的有效载体 ,发挥园区人才培养 、园区创业平台  、园区创新驱动社会服务等核心功能。在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 ,学生在专业导师指导下,自主运营开发互联网产品 ,为温州本地产业提供各类新媒体服务,还创建了温州名购网,主营销售瓯绣 、瓯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以及学生设计创作的一些轻工产品。

另一方面,学院还专门成立了独立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,配备专职人员 ,鼓励教师参与大学生创业培训,成立专兼职创业教育团队 ,聘请30名教师、企业家 、能工巧匠 、艺术大师担任学生创业指导老师 。通过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、职业规划大赛、创业产品成果大赛 、各类创业成果展览等,搭建学生创业创新展示平台,推动打造大学生创业品牌 。此外 ,学院还大力扶持政策 ,共享存储设立创业基金,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和风险专项资金机制 ,培育成长型大学生创业团队 。

如果你要去浙江工商大学,一定不能错过“大安”——一家由浙江工商大学学生众筹、由五名学生独立经营的咖啡馆。该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比赛在“大安”扎营,把在知名餐厅实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,付诸实践。每年 ,“大安”都会迎来一批新老板 。

可以看出 ,浙江工贸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客培养环境,通过积极搭建跨校区交流平台 ,为创客成长保驾护航  ,同时也注重开拓新的信息来源 ,拓宽创客发展渠道 ,为创客自身打造发展平台。

在他们看来,创业是一种精神 ,创客是一种信仰 ,培养学生创客是一种自信的树立 。学院要做的就是营造极其友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,营造良好的创客氛围,让学生有勇气 、有信心 、有决心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创意立足点 ,挥洒汗水、权限控制努力拼搏 ,为自己的青春添上注脚。

奠定基础

创客教育全面实施

创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模式,离不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支持。

无论多么好的想法 ,如果没有必备的知识体系和客观实践的支持,也只能是一闪而过的灵感 ,仅有好想法的人没有资格被称为创客 。

浙江工贸深知 ,创客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大器 ,光是搭个舞台也不可能开个大戏,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方式,台上的人有没有真本事,厚积薄发才能大有作为。在开展创客教育时  ,浙江工贸一手抓“课堂” ,一手抓“实训” 。一方面以课堂为抓手,不断深化课堂创新改革 ,强化创业创新理论知识体系建设;另一方面以实训为先导 ,跨学科、跨地区 、跨行业开展实训 ,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,耐心浇灌,让“创客”的种子暗暗生长 ,静待新芽破土而出、生根发芽 。审计日志

浙江工贸自2009年起构建“专业创业项目+学生创业团队+专业导师+创业园区建设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现学生接受阶段性创业教育,包括大众创业教育 、精英创业教育 、创业孵化三个阶段。根据各阶段特点  ,在创业教育内容 、师资 、教学方式、考核方式  、体验等方面探索实施阶梯式创业训练,力求覆盖各年级学生,深入不同层次的创业 ,不断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的需求 。详情见下图  :

同时,自2013年实施“创新创业教育年”战略以来 ,学院引进姚建全院士和天津大学科技创新团队 ,成立“院士工作站”  ,从制度、政策层面保障各院系创新实验室向学生开放 。每学期一次性向全院开放六大类80多个项目 ,满足2200余名学生的需求 ,实现跨专业优质资源共享,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。并精心打造“专利工程师” 、“广告人才” 、“创意精英” 、“创新人才”等个性化班,操作记录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教育,有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。

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,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“核心”,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、学生的就业,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。因此 ,浙江工贸发挥校企联合改革的独特优势 ,整合社会 、企业 、学校资源 ,形成“厂在校”、“校在厂”的校园职业文化环境。通过园区职场体验 ,让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熏陶,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实际的创业就业经历。同时,学校联合主管单位、15家自办企业、40家引进企业  ,实现“校企一体化”办学模式 ,先后与杭钢集团 、瑞丽集团、康奈集团等169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。通过订单培养、工学交替、项目导向、合规报告岗位实习等渠道,深入开展专业实践训练 ,在实训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。

在如此丰富的实训、工作坊式平台支撑下,浙江工商大学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客  ,创客先锋也熠熠生辉:师生团队创作的大型瓯雕壁画《雁荡秋色》入驻北京人民大会堂,2009级学生杨忠民荣获浙江省文化新锐浙商新锐人物称号,2014级学生石新红玩转木活字印刷 ,走上创业之路 。

近年来,浙江工商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始终保持在7%以上 ,是温州市唯一一家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予的首批“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”。培养了省级大学生创业之星6人 、省级大学生创业策划之星7人;荣获浙江挑战杯特等奖3项 、一等奖11项;1名学生荣获省文化新浙商新锐人物 、温州十大经济新锐人物 ,1名学生荣获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 。

本站简单学堂,主要教新手怎么在网上开店 ,分享网店运营知识 ,全力为学员打造一个电商学习的综合平台 ,欢迎您的关注 。

上一篇:后端参数部署的微信小程序端的ChatGPT3.5增强版
下一篇:短视频去水印小程序带流量主CPS资源工具批量解析修改MD5
相关文章